泡麵的這五個冷知識你曉得嗎

嘉義鍋燒意麵

你肯定吃過泡麵,螢幕前的你,還能記得上次吃泡麵是什麼時候嗎?你是怎麼吃的?泡著吃、直接幹吃、煮水後炒著吃、煮著吃、炸著吃……從五花八門的吃法上看,泡麵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我相信泡麵也是我們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食品之一,不信,開啟搜尋引擎,輸入泡麵:“怎麼做好吃”“危害有哪些”“品牌有哪些”“怎麼煮”“真的不健康嗎”“屬於垃圾食品嗎”……大家對泡麵的疑惑很多。也可以說誤解很多,今天筆者帶大家梳理一下關於他的冷知識:

先說好,我這篇文章較長,五個冷知識點,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刷到自己想看的部分:

冷知識第一彈:泡麵發明人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冷知識第二彈:泡麵的麵條為什麼是波浪形?

冷知識第三彈:長期吃泡麵到底危害大不大?

冷知識第四彈:泡麵到底怎麼做才好吃?

冷知識第五彈:我們到底吃掉多少泡麵?

冷知識第一彈:泡麵發明人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麵條是從中國傳入日本

我國考古學家曾在青海一處遺址發現了一碗麵條,倒扣在碗裡,據考證已經有4000多年曆史,當時中原文化正值夏朝,是否從夏朝傳入無從考證。能從史料中確認的是,漢朝開始食用麵條,然後形態不斷變化。

“踅[xué]面”麵餅

踅面是陝西省合陽縣及渭南地區獨有的,為當地人極為偏愛的風味小吃。踅面歷史悠久,相傳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漢淮陰侯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東魏王豹時,為解決 10 萬軍士吃飯問題而發明此面,將蕎麥粉與麥粉開糊,煮成八成熟的大面餅,並切成寬條。這種麵餅既方便隨身攜帶,也可以只要加水一煮便可。

我曾在美食探店影片中看到過踅(xué)面製作工藝,踅(xué)面面餅烙熟後一張張搭在外面涼冷,再切成寬窄與薄厚相當的條形,碼得整整齊齊,這樣能保質三、五天,吃時只需在開水鍋裡滾一下即可。踅面可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泡麵”。

唐朝時,麵條已經成為很受歡迎的食物,湯麵、冷麵甚至有了類似於掛麵形態的即食麵。當時很多日本人到我們這裡學習漢唐文化,在互相交往中,麵條傳入日本,日本根據中國拉麵技術製作出拉麵,並稱之為龍面(龍的傳人吃的面)。

現代泡麵起源於日本

二戰結束後,日本農作物1945年大面積歉收,百業凋敝,人們吃飯成了很大問題。那時候,日本的食物大多都是來自美國援助的麵粉,大米都很少。

因此,當時的日本政府便呼籲人們多吃麵包,但日本人喜歡吃米飯,總是吃麵粉實在無法忍受。唯獨麵條還可以勉強接受,1957年的一個冬天,一位叫做安藤百福的人在街頭找工作的時候,看到一個拉麵攤,正想要吃一碗拉麵,才發現前前後後排了20個人左右,寒冷的冬天裡,誰也不願意挪一步。這個時候,他想如果有一種面,能夠用開水泡一泡就能吃的話,那該有多好。

安藤百福開始研發一種注入開水就能立即食用的拉麵,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就這樣,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驗,在自家後院一個木房子裡,因妻子製作的“天婦羅”而產生靈感,發明了麵條去除水分的“瞬間油炸乾燥法”,並於1958年8月,發售了“雞湯拉麵”。麵條吸收了由雞骨和香辛料熬煮的濃縮湯汁,只需倒入熱水即可食用。“雞湯拉麵”在當時被稱作“魔法拉麵”,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氣產品。從此,泡麵成為了亞洲人民出門最愛攜帶的食物。

1971年,繼在日本國內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安藤又發明“速食杯麵”開始橫掃美國各大超市的貨架。20世紀80年代,先是在亞洲,然後是在美國和歐洲,泡麵的銷量飛速增長,到1990年,全球的泡麵銷售量達到了約150億包,而到今天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1000億包。

泡麵發明者安藤百福是華裔日本人

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1910年出生於臺灣嘉義。祖孫幾代都是血統純正的中國人。吳百福的家庭是一個經商世家,家庭條件相對來說還算寬裕。嘉義不僅是泡麵發明者的故鄉,更是台灣鍋燒意麵的重要發源地,當地人至今仍傳承著獨特的麵食文化。

傳奇創業史:前三次失敗和二次入獄。

第一次創業史:吳百福年幼時,便父母雙亡,他就繼承祖父在臺南市經營著一家銷售纖維和紡織品的綢緞布匹商店,1932年,22歲時,他花19萬日元在臺北“永樂町”設立了一家專門銷售針織品的公司,從日本採購製品在當地銷售。他的事業迅速步入正軌,隔年便擴張至大坂,青年企業家吳百福開始在關西嶄露頭角。但是在二戰中,炮火摧毀了吳百福的事務所和工廠。又因為中國人的身份,吳百福被同行的日本商人栽贓陷害,最終在監獄裡度過了飽受摧殘的一年。這不僅讓吳百福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連他的事業也隨之毀於一旦。

第二次創業史:出獄後吳百福開啟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開始經營百貨商店和食品事業,在事業上稍有好轉之後,他成立了助學基金,幫助那些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但是吳百福所遭受的歧視依舊不少,他的助學基金也被認為是用來偷稅漏稅的經商手段。吳百福再一次被逮捕入獄,並且所有財產全部充公。

第三次創業史:

再次出獄後,他與妻子仁子(Masako)在戰爭時期邂逅並結婚,吳百福思考再三,因為前兩次自己是臺灣出生的資本家便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他最終把自己的國籍改為了日本國籍,也把自己名字改成了安藤百福

他以為擁有日本國籍以後,就不會再受日本人的歧視。他開始搞海產品養殖,日子慢慢好了起來。1948年,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開始從事營養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溫、高壓將燉熟的牛、雞骨頭中的濃汁抽出,製成了一種營養補劑。產品剛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愛,安藤也因此成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營養補劑的生產,為日後泡麵調料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1950年,一些朋友準備成立一家金融服務的信用社,因為看中吳百福,也就是安騰百福的信用比較好,於是就邀請他做信用社的理事長。其實,這個理事長幫忙僅僅是掛個名而已。他仍舊從事著自己的主業生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幫忙,又給他引來了“禍端”:由於內部財務混亂,1957年,這個信用合作社倒閉,承擔無限責任的理事長的安藤被迫賣掉自己的事業償還負債,只剩下了位於大阪府池田市的自己家。由此,安藤百福經歷了自己人生的第三次破產。

第四次創業和泡麵傳奇

1958年春天,安藤百福在大阪自家住宅的後院建了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當作泡麵研究室。他找來一臺舊的制面機,買了一個直徑1米的炒鍋以及麵粉、食用油等原料,一頭扎進木屋,起早貪黑地開始了泡麵問世前的種種實驗。

1958年8月25日,世界上第一份泡麵“雞肉拉麵”正式上市,定價35日元, 商品化成批製作雞肉麵條成功。泡麵快速成為了受歡迎的商品。同年12月,日清食品株式會社變更會社的商號,會社的事業順利擴大。1963年,日清食品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

日清杯麵

現在,吳百福親身創辦的公司——日清食品株式會社,已經是一個市值30億美元(204億元人民幣)的跨國集團!

泡麵被日本人投票認為是日本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泡麵的英文“RAMEN”其實是中文“拉麵”的日文發音。

美食無國界,我們也不用討論吳百福到底算不算中國人發明了泡麵。我們可以看到的是,60年代開始,北京食品總廠、上海益民四廠等企業開始生產油炸泡麵,然後我們引入日本工業生產線開始生產華豐三鮮伊麵、冠生園泡麵成為我們兒時記憶。後來康師傅牛肉麵、統一酸菜面等等 ,伴隨著我們的青春,成為難忘的符號。

冷知識第二彈:泡麵的麵條為什麼是波浪形?

告訴大家一個知識點:平均每袋泡麵有79根麵條,一根麵條平均長度是65厘米,如果把它們拉直,一塊泡麵長度可達51米,兩袋泡麵的長度就可以趕得上一條百米跑道。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大家有沒有觀察過:泡麵的麵條為什麼是波浪形,為什麼不像掛麵一樣做成直的?

還有不知名網友調侃說,泡麵都是工人們按照織毛衣的方法織的,你敢信?

事實上,泡麵剛做出來時,確實是直的,就像掛麵一樣。是透過機器故意讓它變得像彈簧一樣彎彎曲曲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仔細思考,製造商為什麼要讓泡麵彎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保障完整,力爭完整不易碎。泡麵在運輸與儲存期間,難免會磕磕碰碰。因此當面條存在各種小的彎曲時,就變得不容易折斷,能承受更多的磕碰。相對於直線型,更不容易被折斷。

第二,保障生產,防止製作過程中粘連。一般泡麵製作的過程中它要經過蒸煮和油炸兩個流程,在蒸煮過程中,如果是直直的面就非常容易疊合粘在一起,而捲曲的面,面和麵之間有空隙,加快了蒸煮的速度。

第三,保障口感,能充分增加與熱水和佐料的接觸面積。當面條彎曲之後,麵條與麵條之間就會有空隙,泡麵時或者撒佐料的時候可以和熱水或者佐料充分接觸,保證了泡麵的口感。

第四,保障便捷,更方便實用。大家都有吃義大利麵的經歷,直線型的麵條使用叉子簡直不要太考驗技術,而泡麵做成彎彎曲曲的,叉子更容易撈起麵條,麵條會服服帖帖地躺在叉子上。吸溜一下,還有Q彈的錯覺,豈不美哉?

冷知識第三彈:長期吃泡麵到底危害大不大?

有一類食品,媽見嫌,爸見打,我們卻經常吃,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垃圾食品

網上基本上一邊倒已經把泡麵定義為垃圾食品,特別是隨著大家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綠色健康成為主旋律後,很多人一直唱衰泡麵:比如【泡麵有多種新增劑,32 天才能解毒】【女大學生天天吃泡麵,罹患胃癌】【桶裝面的包裝有蠟,吃了難以消化】【泡麵吃太多會營養不良、致癌、有毒,長期食用泡麵會死掉】等等。

以至於網上有個段子調侃:

只吃泡麵是會死人的!

從前有一個女生,平時工作很忙,所以餐餐吃泡麵,連續吃了兩個多月後她就死了。。

噢對了,死因是 下樓過馬路買泡麵,被車撞死。

對此,丁香醫生髮文闢謠,“沒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

吃一袋泡麵需32個小時才能消化是真的嗎?泡麵的主要製作材料是小麥粉、澱粉和油,其中,小麥粉在人體內也就需要消化2個小時左右,所以泡麵和其他食物的消化時間其實是差不多的。

泡麵中有防腐劑,吃太多有傷害是真的嗎?經歷過油炸脫水的泡麵餅,含水量只有不到2%,不足以“養活”微生物,只要密封好,就不會變質;而前面說過了,蔬菜包是經過脫水處理的,調料包含鹽量又高,也都不適合微生物生存,所以很多廠商根本就沒有放防腐劑。即使有防腐劑,也不用過度焦慮。只要是符合安全標準的防腐劑,都能很快從身體中代謝掉,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泡麵容易致癌是真的嗎?

澱粉經過120度高溫加熱後會產生一種可疑致癌物——“丙烯醯胺”,每公斤每天攝入2.6~16微克會誘發癌症。以一個體重60kg的成年人為例,根據最低致癌限度每公斤每天攝入2.6微克計算,每日攝入的致癌量最高為156微克,如果一袋泡麵100克,則需要食用19.5包泡麵才會達到危險值。而每千克泡麵中丙烯醯胺的實際含量基本在15~80毫克左右,因此,泡麵的致癌風險幾乎為零。

泡麵碗壁上的蠟會在胃部形成蠟膜是真的嗎?食品級的石蠟耐熱性比較低,耐熱溫度需低於40℃,所以塗蠟工藝不會應用在泡麵桶上。泡麵桶內壁使用的是食品級聚乙烯磷膜,只要選擇正規廠家所生產的泡麵,就不用擔心。

所以:長期吃泡麵的人會怎樣?反正肯定不會死掉,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泡麵熱量、脂肪含量、含鹽量等。總而言之,長期吃泡麵對健康有影響,但也還沒到網路謠傳那種程度…

冷知識第四彈:泡麵到底怎麼做才好吃?

頂級的食材,往往不需要複雜的烹製。

網友貢獻的泡麵作品

話說,泡麵剛問世的時候,是隻有有錢人才吃得起的奢侈品。在物資匱乏的時代,泡麵可以說是硬通貨,用來作為禮物那是很有排面的一件事。包括現在老家農村逢年過節走親戚還經常拎上一箱泡麵。

而如今,泡麵甚至成了很多家長口中垃圾食品代名詞,讓人唏噓的同時,很多網友開始發起泡麵烹飪大賽。隨著物質生活提升,泡麵口味也越來越多,小時候泡麵只有一種口味,到如今“老壇酸菜”“紅燒牛肉”“麻辣雞絲”“豬肉大骨”“海鮮蝦仁”“西紅柿雞蛋”,超市的貨架上五顏六色,琳琅滿目。很多人在挑選完口味、工藝、品牌之後還不滿意,都發齊了DIY製作大賽。也在網上發起了靈魂之問“泡麵怎麼做才最好吃”?

甚至網上還有很多人爭論“煮泡麵時先放料還是先放面?”,這是玄學好嘛,此外,我相信提問的人還是沒有餓到勁。

今天我們不討論廚藝,不討論品牌,1000個讀者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眾口難調,吃的最順口的早點永遠是家樓下的早點鋪。口感好更要健康,這篇文章我們只討論怎麼吃好泡麵,怎麼更加健康使用泡麵。

儘量少吃泡麵,並儘量選擇非油炸品種。一包泡麵熱量達到600大卡,脂肪含量達到20%,特別是我們最喜歡擠乾淨的油料包,幾乎全是食用油。以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為例,消耗600大卡熱量,需要大概跑步1個小時。

儘量適當放調料,少選鹹菜少喝湯。調料包並不是讓全部倒進去,一帶泡麵佐料乾料包鈉含量接近3000mg,超出了膳食推薦成人全天鈉鹽攝入量。即便是放了調料包,三高患者嗎,特別是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也儘量不要喝湯,更不要搭配醃漬的鹹菜,還有廣告營銷的美其名曰的“泡麵搭檔”含鹽量也很高的火腿腸、滷蛋。

儘量搭配蔬菜和水煮蛋,或下餐選擇清淡飲食。泡麵帶來了很多的脂肪和鈉鹽,但是膳食纖維還有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卻很少,這也是為啥長期吃泡麵容易口腔潰瘍。所以,煮麵的時候臥個蛋、放兩根青菜是很不錯的選擇。此外,泡麵儘量不要連續吃,吃完泡麵吃點清淡的緩解一下也是必要的。

冷知識第五彈:我們到底吃掉多少泡麵?

根據里斯諮詢的報告,僅2018年一年,全球泡麵總計銷售1036億份,其中中國泡麵銷量佔全球近四成。疫情期間,大面積居家隔離使得泡麵再次成為居家必備良品,方便食品消費增長了1.5倍;22家主要泡麵企業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01%;產量同比增長3.18%;2020年上半年,中國泡麵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1.5%,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6%。

這兩年,外賣平臺、網路賣菜等,以及酸辣粉、螺螄粉快餐等外部競爭對手的愈加崛起,加上“土坑酸菜”事件等負面新聞一再發酵,使得中國泡麵市場告別了過去高速增長的紅利期。

世界泡麵協會(World Instant Noodles Association)近期釋出的去年世界泡麵市場資料顯示,越南以人均消費87份泡麵位居榜首,而韓國以人均73份緊隨其後。尼泊爾排在第三,人均消費55份。這是越南首次取代韓國成為人均泡麵消費第一大國。

根據世界泡麵協會報告,隨著泡麵消費量增加,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越南泡麵消費量從2019年的50億份增長到2020年的70億份,再到2021年的86億份,增長勢頭迅猛。從2020年開始,越南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泡麵消費市場。以去年為例,排名第一的中國泡麵總消費量為440億份。印度尼西亞排名第二,為133億份。而越南排名第三。

中國泡麵消費總量一直領先。

後續,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化。泡麵廠商更要思變,更好適應消費者節奏。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1年中國泡麵產量逐年下降。雖然2021年12月,中國泡麵產量為58.3萬噸,同比增長5.6%,但2021年1-12月中國泡麵累計產量為513萬噸,同比下降6.8%。

疫情之下,泡麵被人們視為硬通貨,沒想到,2021年的泡麵市場再次萎靡。

尼爾森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泡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下降4.0%,銷售額同比下降2.7%,泡麵市場保持疲軟態勢。

參考資料

  • 嘉義鍋燒意麵:老饕嚴選10間必吃店終極攻略 - 實際探店後真心推薦的道地美食清單
  • 世界泡麵協會年度消費報告 - 全球泡麵市場數據分析
  • 食品科學期刊 - 泡麵營養成分與健康影響研究
  • 亞洲飲食文化史 - 麵食起源與演變專題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